首页

咋样调教女奴

时间:2025-05-27 06:00:38 作者:最大恐龙国办最大恐龙展,“中华第一龙”首次出馆 浏览量:75174

  最大恐龙国办最大恐龙展,118条龙齐聚上海,“中华第一龙”首次出馆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约80件、命名恐龙新种的模式标本42件、登上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和《自然》的标本13件……国内以恐龙化石为收藏展示特色的标本馆、博物馆纷纷打开库房,一大批科研价值极高、从未走出研究机构的珍贵标本,来到上海与观众见面。

  “龙吟九州·中国恐龙大展”今天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开幕,5月31日起对公众开放。本次大展汇聚了全国12家科研院所和科普场馆的118件代表性恐龙标本和重要模型,用中国恐龙珍品标本讲述整个恐龙家族的生存演化故事,以及中国三代恐龙研究者的科学发现和研究故事。

  “这是史上最大恐龙展。”成都理工大学教授、重庆自然博物馆原馆长欧阳辉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

  “中国第一龙”首次“出馆”

  如果说底层是凝固地球演化的史诗,恐龙就是中生代最壮丽的诗行。全球已发现的恐龙约1000多种,中国恐龙超350种,位居全球第一。本次展览以时间为轴荟萃众多化石珍品,展开一场跨越亿年的壮丽远征。

  走进展厅,就能看到被誉为“中国第一龙”的许氏禄丰龙。它是第一种由中国人发现、挖掘、研究、命名、装架并展出的恐龙。电影《无问西东》中也讲述了杨钟健先生在战火纷飞中将禄丰龙带回西南联大,为学生授课的画面。它长期深藏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标本馆内。这次中国恐龙大展,是它31年来第一次走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古动物馆对公众展出。

  永川龙是中国巨型兽脚类恐龙的代表,有上游永川龙、和平永川龙和巨型永川龙三个物种。莅临本次大展的是重庆自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上游永川龙和自贡恐龙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和平永川龙。“永川龙不仅个体巨大,并且化石保存很完整,是亚洲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巨型肉食性恐龙,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恐龙的整体形象,因此发现时引起了轰动。”

  还记得自博馆里总是带给人惊吓的窃蛋龙模型吗?这次来了个“大家伙”——体长8米、身高5.5米的二连窃蛋龙。二连窃蛋龙具有大量似鸟特征,这说明在向鸟类演化的过程中,不同恐龙类群的特征演化模式和潜在的发育机制是不同的,这更增加了鸟类起源的复杂性。

  恐龙命名有讲究、乐趣多

  许氏禄丰龙、赫氏近鸟龙、长臂混元龙、太白华阳龙、凌源中华鸟龙……恐龙命名里藏着发现人、发现地、发现状态等各种信息密码,有的命名是为了纪念某人、有的命名也颇为搞笑。

  许氏禄丰龙由中国第一代古脊椎动物学家卞美年、杨钟健等人于1938年在考察云南禄丰地层时发现,禄丰即为发现地。那为何不叫杨氏禄丰龙呢?原来,许氏是为了纪念杨钟健在德国留学时的导师许耐教授。

  难逃泥潭龙?看到玻璃展柜上名牌的游客难免发出疑问。上海科技馆自然史研究中心研究员何鑫介绍,这是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发现的一种草食性恐龙,身形瘦小。发现它们的化石呈现出它们陷入大型恐龙踩出的脚印泥潭溺亡的状态,因此得名。这只“深陷泥潭”的恐龙为古生物学家提供很多发现,比如它们只有4根手指,第五指(小拇指)早已不见。

  太白华阳龙的“太白”自然是为纪念诗仙李白,赫氏近鸟龙的“赫氏”是为纪念和达芬奇齐名的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赫胥黎,他是最早提出鸟可能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人,越来越多的恐龙化石证明了这一点。

  恐龙配套活动陆续开放

  自贡恐龙博物馆是全球三大恐龙遗址博物馆之一。去年底,倪闽景带队拜访这家博物馆,借到了20多件精品,包括体长22米的合川马门溪龙和体长20米的天府峨眉龙。它们都属于蜥脚类恐龙,是这类恐龙巨型化发展的重要代表。

  展览期间,主办方将陆续推出多项配套活动,持续挖掘展览深度,提升公众参与度。展览将特别设立“内蒙周”“自贡周”“禄丰周”等省市主题周,集中展示各地代表性恐龙标本与地域文化,打造“恐龙+文化”的融合体验。展览还将举办“国际恐龙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古生物学与博物馆领域权威专家,共同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及恐龙科普。面向青少年群体,展览同步推出“绿螺讲堂”与系列科学教育工作坊,呈现融合科学性、文化性与互动性的科普展览。此外,展览期间还将推出“科创校长空间站”恐龙专场活动,并依托上海自然博物馆影院持续开展“恐龙主题4D电影展映”,通过多元形式延伸展览内涵,进一步丰富观众体验、扩大科学传播影响力,为恐龙迷和大众奉献一道中国恐龙科普大餐。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文汇报 沈湫莎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太湖流域水治理国际会议开幕

记者了解到,投洽会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和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窗口,是中国对外投资和引进外资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本届投洽会以“投资链接世界”为年度主题,设置12万平方米展区,并创新设置了投资中国对接专区与中国对外投资合作专区,集中展示“中国投资”和“中国建设”的发展成就。

第八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开幕 数字技术让“传统”焕“新彩”

其中,大岭山镇党委书记张拔海表示,今年大岭山力争GDP增长5%。将聚焦“百千万工程”,抓好“12369”典型引领,推动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聚焦“投资年”,推进大族等14个在建产业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工业投资超40亿元、不少于5个项目投产。

华裔青少年在川零距离体验非遗“手作之美”

2024年是颐和园对公众开放110周年,颐和园联合苏州、广州各历史名园,让江南盆景、岭南盆景与北方盆景在耕织图相遇,为游客展现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江西省2024年世界卫生日系列宣传活动举行

“没有知识,就看不到任何故事,是读书帮我培养了可以发现世界的眼。”曹文轩告诉小读者,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写作是阅读的自然结果。要多读书,脑子里有足够的知识,生活中每时每刻发生的事情都可以成为写作材料。最后,他真诚地说:“在这个世界上,阅读是最甜蜜的事情。”

2023年杭州律师办理涉外案件标的额逾389亿元

外贸表现可圈可点的同时,深圳港内贸也在发力补强。1-10月,深圳港内贸箱占总箱量比例为7.6%,为近5年新高。深圳港全面深化与中远海控旗下泛亚航运合作,通过“散改集”提升内贸和近洋航运物流规模。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